舌尖上的松茸年產越來越少,快瀕危了?
每年我們都期盼著雨季的到來,隨著時間的推移,終于等來了雨季。雖然今年的雨遲來了些,但總歸還是來了。
一場場雨的降落,對于云南而言,就是一場美味盛宴的序言。晴雨交替,喚醒了數年沉睡于松針軟泥間一株株幼小菌體,伴隨著蟲鳴鳥啼,吮吸著雨露和朝霞,慢慢茁壯成長。
松茸漫長又短暫的一生
一株松茸,從一粒小小孢子生長到長度超過5cm,并非只要朝夕之間,而是需要歷經5~6年時間。
階段一:一朵衰老的松茸散播出400億個孢子,隨風飄蕩,只有落在松樹根系下的那些能夠存活,并隨著雨露沉入淺層土中,吸收根系附近的養分,長出菌絲。
階段二:這些孢子菌絲會逐漸增多并形成菌根。
階段三:在經歷了5~6年的時間后,菌根處會長出一支子實體,這就是我們常言所講的松茸。
階段四:松茸子實體開始迅速成長,從破土到成熟,一般只需要7天時間,子實體成熟48小時后,松茸會迅速衰老,開啟新一輪循環。
松茸嚴苛的生存要求
除了這既漫長又短暫的生長過程,松茸對環境,對溫度,對濕度,對共生的樹木都有著自己的原則。
生長環境:生長于海拔2500m以上的溫帶和寒溫帶松樹與櫟樹混交林帶的林地上。
共生樹:與松屬、櫟屬的須根發生共生關系,形成菌根,并且共生樹需樹齡在50年以上。
溫度:松茸菌絲在8℃開始生長,最適生長溫度為20~24℃,在32℃停止生長。
濕度:充足而適度的含水量有利于菌絲體的生長,出菇時空氣相對濕度約85%。
基于以上種種,截止到目前,全世界尚無人工栽培松茸的成功先例??梢哉f每一株蘊含松木氣息,自然之味的松茸的誕生,都是一次次稀罕又精準的自然孕育。
松茸年產逐年遞減
松茸的誕生如此漫長而短暫,而近年來,由于環境的變化和大規模掠奪式的采集,特別是對小于5厘米的“童茸”和可以產出孢子的老茸也毫不留情,“殺雞取卵”式的采集是松茸產量遞減的主要原因。
據此前媒體公開報道,在2020年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(IUCN)公布的世界瀕危物種色名錄中,被譽為“萬菌之王”的松茸首次“上榜”。新京報記者從該名錄官網獲悉,名錄會將每年數以千計、存在絕種風險的物種分為9個不同的保護級別,而松茸與冬蟲夏草等真菌一樣,首次被列為易危物種(VU-Vulnerable),也就是9個保護級別中的第5級。在近50年評估期內,松茸數量下降了30%,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。
——————摘錄:新京報
為了保護松茸資源,實現永續利用,2020年6月23日云南迪慶州松茸保護與發展行動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《保護松茸資源實現永續利用拒絕采收童茸倡議書》。
納山納土 做為云南香格里拉松茸高端供應商,我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,從自己做起。
我們承諾:
保護菌塘,實行分級采收,
拒絕采收5公分以下童茸和開傘的成熟菌,
倡導科學采摘,
保護松茸資源,
實現永續利用。
讓每一株松茸能夠茁壯成長。